習近平的文化情懷
0:10
/5:28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 題:習近平的文化情懷
新華社記者
“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她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歷史?!?/p>
這是習近平同志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的一段深情告白。
多年以后,領航“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習近平總書記自豪地宣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p>
仰望華夏文明的歷史天空,淬煉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習近平總書記以無比堅定的文化自信,帶領中國人民闊步行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
2003年7月,時任浙江杭州余杭區委書記何關新接到通知:省委書記習近平要來良渚遺址調研。
在良渚博物館一個小會議室里,習近平看了良渚文化保護紀錄片,聽了情況匯報。
這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9年6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此時的良渚,處在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中。遺址區分布著30余家石礦,噪音大、粉塵濃。當地群眾戲稱家中桌椅半天不擦即可寫字作畫,考古學家痛心疾首地批評這一地區“炮聲隆隆如戰場”。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們必須把它保護好!”習近平斬釘截鐵。
良渚從“炮聲”中回歸寧靜,青山從此還綠色。
2016年,四位考古學家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希望促成良渚遺址早日“申遺”??倳泴iT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強古代遺址的有效保護,有重點地進行系統考古發掘,不斷加深對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和寶貴價值的認識?!?/p>
3年后,良渚古城遺址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這一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從此受到國際社會更為廣泛的關注。
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堅定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引領中國人民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2013年11月,到山東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看到《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總書記饒有興趣地拿起來:“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p>
參觀者在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館內參觀(2018年11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2014年9月2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
參加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的學者驚訝地發現,大會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參會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绷暯揭谩墩撜Z》的開篇語,作為歡迎各國嘉賓的開場白。
2021年3月,武夷山九曲溪畔,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朱熹園。
游客走進福建武夷山朱熹園參觀(2021年3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一路往里走,到最里面一間屋舍,看到墻上印有‘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總書記駐足凝視,他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引用過這句話?!被叵肫疬@一幕,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張建光印象深刻。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鑒往知來,總書記思考深刻:“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p>
站在中華五千年文明高度,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局面,“走自己的路”因而有了強大底氣。
這份自信,源于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
敦煌,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岸鼗团畠骸狈\詩,忘不了習近平總書記同她的第一次握手。
樊錦詩在敦煌莫高窟(2015年9月29日攝)。新華社發(孫志軍 攝)
2013年4月,樊錦詩到北京參加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走到她跟前,微笑著說:“你是研究敦煌學的?!?/p>
“一個國家多少人多少事,總書記卻知道我是研究敦煌學的,真令人感佩不已?!狈\詩至今難忘。
從北京到敦煌,習近平總書記同樊錦詩5次握手,手相握、心相連,關懷激勵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薄爸挥谐錆M自信的文明,才會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不同文明?!?/p>
這份自信,源于美美與共的博大胸懷。
2019年11月,雅典衛城博物館。正在希臘訪問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
在“克里提奧斯少年”雕像前,他停下腳步。
在“沉思的雅典娜”浮雕前,他再次駐足。
“她在思考戰爭的意義究竟何在?!绷暯酵砼缘南ED總統講起“止戈為武”的中國典故,總統邊聽邊不住地點頭表示贊同。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痹诹暯娇倳浹壑?,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植根中華文明厚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坦蕩壯闊。
“評價一個制度、一種力量是進步還是反動,重要的一點是看它對待歷史、文化的態度”
歷經2800余年歲月淘洗的平遙古城,在2022年春節前夕迎來了一位貴客。
這是平遙古城一角(無人機照片,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在迎薰門下車,習近平總書記步行入城,感受平遙古城的歷史點滴。登上城墻俯瞰全貌、在平遙縣署了解古城歷史沿革……他語重心長地說:“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
就在此前一個多月,部署新一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以這三個“敬畏”告誡與會同志:“領導干部提高領導經濟工作能力不是只懂一點經濟學知識、科學知識就夠了,還必須學習歷史知識、厚植文化底蘊、強化生態觀念”。
欲知大道,必先讀史。
在福建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時,習近平的一個要求曾讓同事“傻了眼”。
那是到霞浦下鄉調研時,知道習近平喜愛讀縣志,時任地委副書記陳增光特意給他拿了一本《霞浦縣志》。當天夜里,習近平找到陳增光說:“你幫我找一本福寧府的府志吧?!?/p>
閩東地區古稱福寧府。陳增光當時就“傻了眼”:“到哪兒去找這個府志啊。市面上找不到,我們就請人去文化館找?!?/p>
最后真找到一本。陳增光問:“習書記啊,咱們一天到晚跑來跑去這么辛苦,你還要熬夜看書,能吃得消嗎?”
習近平說:“增光同志,我們這樣看情況、聽匯報是不夠的,還要看歷史。一個縣的歷史最好的體現就是縣志,府志則更為全面,里面既寫正面人物,也寫反面人物,我們一看就知道這個地方發生過什么事,可以從中有所借鑒?!?/p>
從歷史中借鑒經驗智慧,治理方略一以貫之。
2012年12月,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不久的習近平,登門走訪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時,便談到了當年毛澤東與黃炎培關于如何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著名對話。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提到了“窯洞對”:“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窯洞里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這就是‘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經過百年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我們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p>
歷史文脈,在習近平總書記眼中更是一種特殊的“評判標準”。
福州三坊七巷北隅,林覺民故居靜立鬧市,門前立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兩塊石碑。
往來的游客并不知道,那塊市文物保護碑上,曾出現過一個臉盆大的“拆”字。
彼時,地處東南沿海的福州,正值城市建設興盛期,“開發”與“拆建”熱情高漲。
1991年3月,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在林覺民故居召開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
在二進大廳廊前,習近平問時任福州市文管會常務副主任黃啟權:“老黃,這里是不是林覺民故居?”
“對,我們站的地方就是林覺民故居的大廳?!?/p>
“好,我們就決定把它保護下來,進行修繕?!?/p>
這番簡短對話,徹底扭轉了林覺民故居的命運。
游客在福州三坊七巷的林覺民·冰心故居參觀(2021年4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評價一個制度、一種力量是進步還是反動,重要的一點是看它對待歷史、文化的態度?!?/p>
習近平曾經語重心長地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今天的發展是過去歷史的延續。作為一地的黨政領導,一定要了解當地的歷史沿革、歷史文化、歷史人物和傳統經典名篇,有些還要下功夫背誦,把這些作為當地的文化名片?!?/p>
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習近平總書記思考民族復興和人類進步的深刻命題。
“你從哪兒來?”
“報告總書記,我是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喬云飛,負責希瓦古城歷史古跡保護修復項目?!?/p>
“一定要把文物保護好?!?/p>
2016年6月22日,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在繁忙的國事訪問行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抽出時間在下榻酒店會見了在烏開展文物保護和考古合作的中方文物考古工作者,親切詢問每個人的姓名和在烏開展項目內容。
這是一個出乎大家意料的安排。
“當時,我們已經和在烏各條戰線的中方工作者一道,等待習總書記集體會見。突然接到通知,習總書記要單獨接見我們!”回憶當時的場景,喬云飛依舊心潮澎湃。
文化的印記,浸潤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
禮序乾坤、樂和天地的傳統,賦予治理體系、治理能力以倫理的力量,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益成熟定型;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激勵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融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國家治理日漸成熟。
“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
2022年4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學生王曈曈興奮地發現一位新“同桌”——習近平總書記。
這天,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中國人民大學的思政課堂,同青年學生圍坐在一起,研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這位特殊的‘同桌’非常親切?!蓖鯐訒与y掩內心激動。
對于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思考深邃: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
童年時讀《岳母刺字》,就把“精忠報國”視為一生追求的目標。一路走來,對于精神的追尋,始終涌動在習近平的胸懷中。
這是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里的動人場景:
“你們這么大歲數,身體還不錯。你們別站著了,到我邊上坐下?!?/p>
2017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代表合影,看到黃旭華和黃大發年事已高,關切地請他們坐在自己身邊。
兩人執意推辭,總書記一再邀請:“來!擠擠就行了,就這樣?!?/p>
相似的一幕,也曾在河北石家莊發生。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合影時,他看到一位80多歲老同志拿著拐棍站在一旁,便說道:“這么大年紀,還站在后面?來,加個椅子,讓老同志坐在前面!”
禮敬賢德、尊老敬老,中華文化中的傳統美德,在習近平身上數十年來始終如一。一次次身體力行,讓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福州是林則徐的家鄉。曾幾何時,林則徐在當地的房舍等遺跡年久失修,損壞嚴重。
福州大學師生參觀民族英雄林則徐塑像(2018年10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1990年5月,有人給新聞媒體去信,反映林則徐故居和墓地保護存在問題。
當年6月,習近平到福州任職后不久,便到林則徐紀念館了解遺跡保護情況,此后連續幾年,都參加并主持林則徐遺跡修復和保護工作的專題會議。
1995年6月,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出席林則徐銅像揭幕儀式,動情地說:“今天我們故鄉人民豎立起林則徐銅像,就是為了激勵自己,教育后人,讓在林則徐身上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永遠發揚光大?!?/p>
精神,不僅蘊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同樣銘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崢嶸歲月里。
2021年4月25日,廣西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
走到油畫《陳樹湘》前,習近平總書記凝視良久。
在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的油畫《陳樹湘》前,黨員們聆聽講解員講述陳樹湘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故事(2021年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畫面中,陳樹湘躺在擔架上,腹部鮮血直流。為掩護紅軍主力渡江,這位師長身負重傷,犧牲時年僅29歲。
“四道封鎖線都在哪里”“湘江水有多深”“這場仗打下來犧牲多少紅軍”……總書記看得認真,問得仔細。
“如果沒有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紅軍將士,紅軍怎么可能沖出敵人的封鎖線,而且沖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犧牲,還沒有潰散??康氖鞘裁??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樸素的話語,激揚起雄渾的精神偉力。
來到中共一大會址,習近平總書記稱其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勉勵大家“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東風精神’”;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指出深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p>
習近平總書記帶著高度的歷史自信和深沉的文化自覺,讓中華文化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芒,激蕩起雄渾豪邁的中國精神、澎湃昂揚的中國力量。
“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1986年的一天,時任廈門市博物館籌建處負責人、主持八卦樓修繕工作的龔潔拉住了剛作完報告、走出大廳的習近平。
“副市長同志,請您參觀一下八卦樓?!?/p>
“好??!”習近平答應得干脆。
興建于1907年的八卦樓,是鼓浪嶼上的地標建筑。但樓里被三個單位切割成“盤絲洞”,地下室住著10多戶人家,走上幾步,樓板還跟著顫抖……
習近平在院落轉了一圈。
龔潔說:“還有樓上?!?/p>
“我知道你的意思?!绷暯今R上說?!叭倍嗌??”他邊走邊問。
“30萬元?!?/p>
“明天來拿?!?/p>
龔潔至今難掩激動:“他撥出的這30萬元,徹底扭轉了一座百年建筑的命運!”
整修后的八卦樓,如今是國內唯一的風琴博物館,成為后來鼓浪嶼申遺的核心要素之一。
這是福建省廈門鼓浪嶼“地標”建筑八卦樓(2017年8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從炸藥包的威脅中搶救“南方周口店”三明市萬壽巖遺址,強調保護傳承好西安城墻這個“世界級的寶貝”,支持泉州“中國舟船世界”陳列館建設……習近平不遺余力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他說:“我們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會愧對后人?!?/p>
2004年,浙江承辦的第七屆中國藝術節,定格了感人一幕:
一位銀發飄飄的耄耋老人,牽著一位稚氣十足的小女孩,在臺上敲響了藝術節開幕的大鑼。
為體現“人民的節日”這一宗旨,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親自敲定了這個別具一格的開幕設計。
文藝為誰服務?
將路遙、賈大山等作家引為知己,勉勵耄耋之年入黨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繼續在從藝做人上作表率”,鼓勵烏蘭牧騎隊員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在2014年10月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作家王愿堅講述柳青蹲點農村14年創作《創業史》的故事,感慨地說:“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p>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
2021年6月的一天,青海圣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片忙碌,五彩繽紛的藏毯掛滿墻壁。
“真是琳瑯滿目?!绷暯娇倳涴堄信d致走近察看,不時用手觸摸感受藏毯的質地。
看到加牙藏毯非遺傳承人楊永良正手把手給身邊的徒弟教學,總書記停下腳步:“你這個手藝是祖傳的吧?第幾代了?”
“到我這是第七代了,我8歲起就跟著父親學洗毛、捻線?!?/p>
“你這個手藝很珍貴、很有意義,一定要傳承弘揚好?!?/p>
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藏毯產業不僅有扶貧致富、推進鄉村振興的作用,還有促進民族團結的作用?!?/p>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2021年9月,在陜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
小院里,紅紅火火的陜北大秧歌扭起來了,演繹得妙趣橫生。
“跳得很地道。你們都是專業學來的吧?”
大家紛紛答:“有傳承人,也有學員?!薄霸脚ぴ交顫?、越扭越上勁、越扭越年輕?!?/p>
“好??!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p>
念茲在茲、步步深情。與北京胡同里的群眾包餃子共度傳統節日,在貴州村寨點贊苗繡傳承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五指山下黎族村落察看黎錦、藤編與大家共話美好前程……
重塑民族文化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習近平總書記目光深邃、思慮深遠。
吸吮五千多年中華民族積累的文化養分,瞻望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壯麗前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ㄓ浾吡謺?、周瑋、施雨岑、史競男、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