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養國:讓大秦重載鐵路永不停電的守護者
工匠名片·王養國
44公里,他來回走了34年
■2022“三晉工匠”年度人物、山西省勞模、全國“兩學一做”榜樣■摸索出接觸網“檢輔分離”平推作業法,組織職工對改造接觸網“終端標”、加固分相絕緣器三腳架等項目進行立項攻關
■培養出兩名高級技師、4名技師、兩名專業技術人員
山西工人報全媒體記者郭倩
34年來,他守護著44公里的鐵路沿線電網,摸索出接觸網“檢輔分離”平推作業法,組織職工對改造接觸網“終端標”、加固分相絕緣器三腳架等項目進行立項攻關,解決了一批制約大秦鐵路供電安全生產的典型問題;
34年來,他注重職工業務技能提高,先后培養出兩名高級技師、4名技師、兩名專業技術人員,使以劉連保為代表的一批“養國式”先進人物涌現出來;
34年來,他舍小家、獻大秦,始終堅守“不忘初心、無愧內心”的錚錚誓言……
他就是2022“三晉工匠”年度人物、省勞模、大秦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大同西供電段陽原供電車間陽原供電運行工區黨支部書記、工長王養國。
大秦鐵路是我國西煤東運的主動脈,年運量超過4.5億噸。大同西供電段是大秦鐵路供電設備的唯一保障單位。1月16日上午,記者給王養國打電話時,他正在該工區管轄的鐵路沿線上巡檢供電設備。這條44公里的巡檢線路,今年54歲的他已來來回回走了34年。
大秦鐵路運營初期,設備檢修密度大。王養國要處理各類網線缺陷、故障,每天像是“掛”在了接觸網上。
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王養國的業務水平突飛猛進。一個傍晚,陽原管內煤專線的一臺隔離開關瓷瓶被雷擊碎。由于破損設備的型號較老,早已被淘汰,新型隔離開關的刀閘角度差太多,根本對不上。此時,暴雨如注,眼看天就黑下來了,如不盡快搶修完畢,將影響運輸。職工們不約而同把目光聚焦在王養國身上。
王養國沒有慌亂,手拿新舊兩種隔離開關仔細比對、反復測量,隨即果斷敲定方案。他和職工一起把新型隔離開關短的部位用墊片抬高,高的部分打孔穿上螺栓固定。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改造,終于合閘成功,順利送電。自此,“技術大拿”王養國的美稱便在工區傳開了。
隨著生產技術的改進,提高“天窗”利用率成為施工改進的關鍵。為解決這一“卡脖子”難題,王養國對作業組織方式進行了改進。
原來的平推檢修模式是將作業范圍分成若干區段,職工分成幾個作業組“以組包段”,每組一臺梯車逐個支柱進行檢修。對此,王養國提出接觸網“檢輔分離”平推作業法,打破了傳統的一體化、同步式作業組模式,采取高空操作人員與地面輔助人員相分離的方式進行檢修,提高了人員素質、提升了設備質量、壓縮了設備維修周期。
天有不測風云。2016年,王養國的妻子被查出患了癌癥。一邊是化療后需要照顧的妻子,一邊是繁忙的工作,王養國在兼顧“小家”和“大家”的抉擇間犯了難。幾經權衡后,他將妻子從大同接來,在工區對面租下一套40平方米的宿舍,一邊照顧妻子,一邊工作。
此后,在陽原供電運行工區里,王養國夫妻勾畫出一副 “夫干婦隨”的圖畫:他在電腦前工作,她就坐在旁邊靜靜地讀書;他去巡視、檢修,她就來到工區樓門口或迎或送;他在工區院里組織青工演練,她就隔著窗子饒有興趣地觀看……
作為工區黨支部書記,王養國既做職工工作上的“主心骨”,又是職工生活中的“解憂人”。技術上有難題了,找王工長;思想上有疙瘩了,找王工長;意見不一致了,聽王工長怎么說;有急難險重任務了,跟著王工長干……
在王養國的帶領下,陽原供電運行工區連續11年被評為“模范職工小家”,工區黨支部被評為全路先進黨組織。王養國被評為全國 “兩學一做”榜樣,獲得火車頭獎章、全路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